中草药栽培技术(深加工方向)专业,是我校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快陇药产业发展,打造“中国药都”品牌的战略部署,为培育和聚集一大批中医药专业人才,解决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缺乏问题,增强中医药产业发展后劲而设置的产业支撑型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专业建设得到了是省、市及中央财政经费大力支持。是我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2012年首届招生44人,超计划完成招生任务。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能胜任中草药栽培、品种选育、加工炮制、质量检测、技术开发推广、商品化生产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通过考取中药材种植工、中药材加工工、中药材炮炙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就业机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专升本自学考试,可同步获得本科学历。
二、师资队伍
本专业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学历职称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占11%;副教授6人,占33%;硕士学位13人,占72%。其中全国“曾宪梓奖”获得者1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1人,定西市领军人才1人,学校学术带头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有兼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执业药师、工程师3人,研究员、高级农艺师2人。
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主要成员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 称 |
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
担任课程 |
1 |
杨 声 |
男 |
50 |
教 授 |
兰州大学物理化学硕士 |
食品营养学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
2 |
韩黎明 |
男 |
50 |
教 授 |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学士 |
食品微生物 微生物基础 |
3 |
王 英 |
女 |
47 |
副教授 |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硕士 |
中草药循环利用技术 |
4 |
刘淑梅 |
女 |
47 |
副教授 |
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士 |
中药商品学 中草药质量监测技术 |
5 |
张尚智 |
男 |
47 |
副教授 |
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硕士 |
生化制药技术 生物化学 |
6 |
贺莉萍 |
女 |
43 |
副教授 |
西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士 |
中草药病虫害防治技术 |
7 |
车树理 |
男 |
41 |
副教授 |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士 |
土壤肥料学 |
8 |
刘 伟 |
男 |
50 |
副教授 |
甘肃中医学院学士 |
中医学基础 |
9 |
刘玲玲 |
女 |
34 |
讲 师 |
甘肃农业大学 遗传育种学硕士 |
组织培养技术 |
10 |
陈亚兰 |
女 |
32 |
讲 师 |
甘肃农业大学 遗传育种学硕士 |
遗传学 中草药遗传育种技术 |
11 |
杨文玺 |
男 |
31 |
讲 师 |
西北师范大学植物学硕士 |
中药资源学 中药鉴定学药 |
12 |
刘凤霞 |
女 |
36 |
讲 师 |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硕士 |
无机化学 |
13 |
陈 鑫 |
女 |
27 |
讲 师 |
甘肃农业大学 遗传育种学硕士 |
生物工程 中药制剂技术 |
14 |
赵 芳 |
女 |
27 |
助 教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材料硕士 |
农产品加工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 |
15 |
孙永军 |
男 |
30 |
助 教 |
西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硕士 |
有机化学 |
16 |
武 睿 |
女 |
29 |
助 教 |
甘肃农业大学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专业硕士 |
药用植物学 中草药栽培技术 |
17 |
安志刚 |
男 |
29 |
助 教 |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硕士 |
食品化学 制药工艺学 |
18 |
孙逸来 |
男 |
27 |
助 教 |
The University Of Nuthumbria at Newcastle- Applied of science 硕士 |
药物化学 |
三、学科带头人
张尚智,男,副教授,硕士学位,中草药栽培技术教研室主任,学校第二届学术带头人。曾参与、起草完成了中草药栽培技术新专业的论证、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方向:药用生物技术,中药信息学。目前主持在研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1项,定西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项目经费5万元。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兽医医药杂志》、《饲料研究》、《中国现代中药》等国家权威和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四、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条件
1.全面推行学分制管理模式。努力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培养个性化、多样化创新人才,构建符合我校实际和现代高校管理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2.“市场-产业-职业”衔接模式。学校制定并实施基于岗位技能要求的工学结合、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及“2+
3.“产学研”结合模式。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殊专业技能和科技开发潜力,着力为学生打造择业竞争能力、就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能力。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实现学生工学交替常态化。通过与企业、行业的联合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知识的全面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同时积极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获取行业企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出发,确保实践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校内建成了中草药工程技术实验中心和综合实训基地,设有中药材标本室,中草药组织培养实验室,中药生理、生化实验室,中药加工实验室、炮制实验室、制剂实验室,天然药物分析、提取与检测中心等实验室。总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
建立以定西市旱农中心、甘肃扶正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定西金铃集团药业有限公司、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陇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园、陇西中药材开发园区、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等企业机构为依托的教学实训、实习基地10个。
校内实习基地——药圃
产学研合作基地——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五、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
主干课程主要包括:中草药栽培技术、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中草药贮运加工技术、中药质量检测技术、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草药组培快繁技术等。目前,积极创建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
主要的生产实践环节包括:药用植物栽培、中药质量检测、中草药的采收、贮藏、质检和加工、中草药的炮制、中药制剂工艺技术、中草药的组织培养等技能训练、岗位就业综合实训、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实训等。
中草药加工实验
野外采集中草药标本
六、就业前景
中医药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国家、地方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势头强硬,人才需求广,就业前景看好。目前,我校积极主动与省内外中医药企业联系,探索校企人才订单联合培养模式,目前,已与甘肃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扶正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毕业生可通过进入我校与企业的人才订单培养计划、应聘省内外医药企业、自主创业等途径来获取工作岗位。毕业生可供职于中草药生产领域技术与管理部门,中药材生产技术、田间管理、加工炮制、制药、销售、服务等职业岗位,也可应职于其它种植类岗位。还可通过考取中药材种植工、中药材加工工、中药材炮炙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等,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实行订单培养,2013年招收“中天班”。
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可考取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升入省内普通本科院校就读;参加专升本自学考试,可同步获得本科学历;毕业生有资格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与全省民生工程相关的各项政策性就业考试。
定西市2013年出台三项支持就业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我校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毕业生广泛就业。